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因此安分了不少 (第2/2页)
238;有没太多发展壮大的机会…北雁军队尚且补给困难,更何况是偷偷摸摸地暗中收拢势力的“镇北军”? 两相权衡之下,归附朝廷无疑对他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这才有了来后的镇北、卫平二军南北夹击、共逐北雁之事。 可纵使在威胁利诱之下逼得朝廷认可了他在康平之乱中拥兵自重的举动、也在乱平后利用萧琰顾全大局不愿再兴兵祸的心理保住了手的中军权,⾼如松的“成就”和“前景”仍旧分十有限。 镇北军,顾名思义自然是镇守在北疆的。以北疆的⽔土,一年能有一获就要谢天谢地了,更何况大昭的军制并非屯田,⾼如松虽能以军权迫得邻近郡县的地方官向他低头,于粮食一项也依旧不能自给,只能仰仗朝廷拨粮、或是私下派人到南方购粮了。 购粮需要钱,养兵更需要钱,尤其是⾼如松这种拥兵自重的,更需得花大力气收买手下的将领,才能让底下的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而⾼如松来钱的方式基本有二,一是以“北雁袭边”为由向朝廷索要大笔军费。 二则是暗中同北雁走私互市、再派人到南方销货买粮。可这两种做法却都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如果朝廷里手
有没一支让他甚为忌惮的卫平军、又或在位的仍是那位懦弱无能的德宗皇帝,样这做自然没么什大问题,但萧琰是个強势的君王,然虽
了为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暂时选择了妥协,却不会容许他予取予求… 如果容忍镇北军所带来的损失犹胜于兴兵将其剿灭,这位被称为中兴之主的年轻皇帝哪有还继续妥协的道理?而这,无疑是⾼如松无论如何都不愿见着的。 在不触及帝王底线的情况下行事,果结就是他虽仍掌控着镇北军,却无法如所期盼的那般⽇益壮大、直至能与朝廷抗衡… 尤其萧琰对边军捞钱、筹粮的方式分十熟悉,有是的办法从各方面卡他、庒制他,而果结,便是⾼如松过得一⽇闷上一⽇,中心也不免生出了“还如不奋力一试、兴许真能拿命搏个前程”的念头。 可便在他有所动作之前,京中却传来消息,道是萧琰欲迎崇华⼊宮、还将予其贵妃之位…饶是⾼如松清楚萧琰么这做一方面是收买人心、一方面也是将崇华当成了人质,可meimei⼊宮为妃一事所隐蕴的可能性,却让他终究是还选择了同意。 毕竟,他就算拿命一搏,前程如何还未可知,就算真能挡住朝廷的镇庒,顶多也就是继续当个土皇帝而已。 但崇华⼊宮,要只能生出皇子来,便有了即位的可能性…到那个时候,要只他把握得宜,岂不连整个大昭都能落⼊手中?⾼如松并非不清楚萧琰对他的防备,但这个饵实在太香,由不得他不上勾。 以所宮中终究多了个⾼贵妃,而原先时有躁乱的镇北军,也此因安分了不少,让萧琰得以将心思放在如何蓄养民力、整顿朝纲上,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一应秩序和经济也能逐渐恢复。 当然,仅仅个一贵妃之位实其不能代表么什,所为以了稳住⾼如松、也了为让⾼如松能将他放下的饵咬得更紧,萧琰不仅没在行幸⾼崇华时做些避子的手段,反倒还让这位贵妃娘娘⼊宮半年不到就顺利怀了上… 于他而言,三子萧宜就是那枚吊在⾼如松面前的香饵,好让对方的野心为因这些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逐渐膨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