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父子开矿厘金移罪 (第3/4页)
这李府的时候,行事还是颇为的谨慎,到现在已经很放得开。因为他也觉察到李孟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当作亲人长辈对待。老太监欣慰之余,这举止做派也就相对随便。他没有管李孟这不置可否的反应。又是说道: “赋税田租,也确实是麻烦,就算那几十家大地主并没有什么背景靠山,你这无名无份的过去收租,很容易激起乱子,这一乱,又是在咱们李家的腹心之地,总归是个麻烦,暂时不要触碰的好。” 边上地孙传**把酒杯在嘴唇边抿了一口,心头滋味颇为的复杂,尽管他已经是效忠李孟和胶州营,但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孙传**为这个天下和朝廷奋斗了许多年,但眼前却有人在这里说“咱们李家地地盘”这实在是… “齐鲁之地,有一条金河流淌,胶州营急需银钱,去这金河里面舀些出来,方便之极。” 一说到这个,孙传**却猛然想明白这刘福来所说的“金河”到底是何物,眼睛跟着瞪大了,心中却有几分敬佩,这老太监的确实是有些门道,所想的法子,高明之极。 李孟稍微沉吟,抬头沉声问道:伯父大人,莫非你说的是运河?” 老太监酒意微微上头,听到李孟被自己一点就透,加上孙传**那惊佩的眼神,这可是当今名臣,天下间有数的英杰,看来都是很佩服自己,心中不免有些满足,自己是一个阉竖之人,那些士大夫从来都觉得只有自己才能经天纬地,才脑骑扶朝纲,看太监都像是看猪狗一般,就算是阿谀奉承,背后其实也都是瞧不起自己。今日孙传**这门敬佩,却不似作为,刘福来情绪又是高了几分,双掌轻轻一拍,笑着说道: “正是如此,大明几百年山河,京师之地,全靠着漕粮维持,漕运断绝,北直隶和山西马上窘迫异常,何况江南商户,向北方销售买卖货物,全靠这漕运来运输运转,但路经山东,除却在济宁州的码头收些费用,繁荣些市面之外,其他地段全无收益。” 孙传**已经从那种复杂的感受中恢复了过来,听到老太监说到这里,也是跟着插口说道: “山东运河沿岸,每年为这河工耗费人力财力当真是不少,天启年之前,这漕运地工程还是肥缺,,这些年朝廷拨不下银子来,地方上地修缮却是赔本的买卖。而且,为了这漕运,淮河黄河两岸百姓都是深受其苦,为了保障漕运,不知道淹了多少人家。” “正是如此,河上跑地漕运船只,运送漕粮的不过是十中三四,商户货物却占的更多,他们徒享这漕运便利,却不花费一分一毫,天下间哪有这等好事,你身为山东镇守大将,为这漕运大政做些事情也是理所当然。” 刘太监看来是早有腹案,说起这个来侃侃而谈,就连这收钱的理由都给他想出来了,李孟靠在椅背上,环抱双臂,仔细琢磨老太监的这个话语。那刘福来越说越是兴起,酒也不喝了,朗声的说道: “设卡之处有三,济宁、临清、德州恰好是掐住运河在鲁地的前、中、后三处,这事务。交给灵山商行分号去办,他们在这漕运行当之中,眼线多,人头熟,别人自然也隐瞒不过。至于抽多少,百中抽一即可,积沙成塔,这运河上的船只过去的多,百中抽一。也是足够多了。” 李孟在那里轻敲着桌面,觉得自己的烦闷已经是一扫而空,沉思片刻。他抬起头沉声说道: “伯父大人这法子,地确实是妙策,只是漕运是京师的命脉,咱们在那里设卡,朝廷那边肯定是震怒异常。这事情要是闹大了…” 孙传**有心想要说话,可那些主意却总觉的说不出口,还是有些心中的障碍。迟疑了下,干脆是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放入嘴中,自顾自的吃起来,算是躲过这个尴尬。听到李孟地询问,刘太监平静了下心情,靠在椅背上,悠然的说道: “震怒又能如何呢,大明的北地精兵都是在松山被围。北直隶虽有八总兵。可大部分的兵马成军不过一年,何况朝廷几年没有给你山东发过一文钱的饷银。就地筹措饷银也是不得不为,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刘福来给李孟仔细分辨了这个形势,京营虽然号称十万,能战者不过是御马监勇士营三四千人,可这些人还要拱卫皇宫,北直隶总督、巡抚、总兵等高官大将不下二十,但所率领的兵马都是些成军不到一年的草台班子,什么也干不了。 说起来,唯一能战的就是在通州一带布防地两万兵,这是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从湖广带回来的部队,但这支军队的能战也只是相对与京营兵马和那些草台班子而言,在湖广一带和张献忠交战几次都是大败,根本拿不上台面。在这北直隶,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大明朝有实力地兵马,现在都在松山上被包围着呢! 李孟这近十万的兵马,就在北直隶的南面,从德州到京师一带,都是一马平川的平缓地形,又可以沿运河直达天津卫,再转攻通州,真真称得上是无可阻挡。 对于京师来说,此刻的山东兵马如同在一旁窥伺地巨兽,京师中人想要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不过京师的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们能有这么灵敏的感觉和认识吗,他们对于天下地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吗?这个实在是难说。没有万无一失的防呆策略,因为呆子们总是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